2021.09 筆記合集


展覽 Exhibition :
Per.Platform #1 熵:時間之箭~
藝術家 Artist :
謝曉陽 Milo TSE
楊小芳 YEUNG Siu Fong


地點 Venue :
135 YCS

日期 Date :
2021.09.25


《等待果陀》(2021)   謝曉陽


拍子機以佢最慢嘅速度開始擺動,藝術家跟住節奏,一路解開整齊嘅毛冷,一路講佢同佢朋友喺呢兩年由認識到等待嘅故事,時間點好似返返去兩年前咁,重頭開始。創傷、勇氣、責任 — 或者係呢個空間裡面所有人嘅共同語言,或者我地都有問過塔羅牌,我地點先可以成為一個更好嘅人,然後我地都失敗、失落、失語,然後喺最慢長嘅時間裡面等待、哭泣。拍子機界定左時間,將觀者同演者嘅時間同步,喺呢條同步嘅時間線上,演者用故事加上內容,內容亦同場外車來人往嘅聲音產生對比,劃分場內外兩個時空,場內所有人短暫地成為共同體,係演出時間裡面一齊重回一段似曾相識嘅經歷。拍子機自己會停,但情感同回憶會殘留,而喺演過後等待我地嘅,依然係無盡嘅等待。

《Disc》(2021)   楊小芳


要喺黑暗中堅持閱讀,呢個道理我地都知,但現實就係有無明嘅壓力令我地卻步,而楊小芳就問:呢啲恐懼何來?呢個問題大概有千百個答案,但同時亦其實唔會有答案,小芳用佢自己嘅身體證明我地從來冇實然上嘅問題,或者我地只係怕睇唔到同伴,或者我地只係欠缺一個邀請。小芳話佢本身冇諗過個演出打算點完,但突如其來嘅恐懼諷刺地打斷左演出。我唔認為有人能夠清楚每個人恐懼嘅原因,但願我地有日,若然失去一切,亦會有咬住電筒,塑夜前行嘅勇氣。

P.S. 冇時間睇埋其他,但極期待 #2 !



展覽 Exhibition :
空窗期
策展人 Curator :
曾明輝 Kazaf TSANG
黃御 Kelly WONG


藝術家 Artists :
李慧鳳 Pion LEE
香建峰 Alex HEUNG
黃淑賢 Elaine WONG


地點 Venue :
arthome

日期 Date :
2021.09.11


城市的空窗


再次十分喜歡 Elaine 對物件同影像質感嘅理解。喺夜藍嘅背幕下,今次展出嘅作品大多以城市中嘅 flickering 貫穿,連同抄寫設計排版用嘅 dummy words , Elaine 以一堆「無意義」嘅物件回應策展人提出嘅課題 — 《空窗期》。其中一位策展人 Kazaf 覺得空窗期係一件好個人嘅事,如果一個人唔打開佢自己個窗,其他人甚難進入另一個人嘅窗口。相信對於好多城市人黎講, Elaine 喺城市搵到嘅「無意義」之物,先係我地僅有可以呆望,甚至投射情感嘅窗口。呢一啲錯誤地、或者隨機地出現嘅閃光喺不斷向前嘅城市入面,同時係失敗,亦係超於城市可以規劃嘅存在。我諗起鄭虹喺《Late Night Minibus Ride》系列中,亦有講到佢覺得呢啲偶發嘅光好似星星,係神秘,亦令佢諗起人同自然嘅關係。而 Elaine 就用城市人最擅長用嘅文件夾,將呢啲喺城市罅隙,好似黑洞嘅口袋存檔、待用,假設下一個、每一個情感都可以同樣嘅容器盛載,工廠式地處理情感。

喺夜幕下凝望城市嘅閃光,或者就好似係街燈下面,用勞工手套讀西西失焦嘅詩、抄無意義嘅字一樣︰頭頂係街外壞左嘅燈,坐嘅係唔知邊到嚟嘅舊木椅,腳下係屋企積垢多年嘅地毯,情感貫穿公共同私人領域,但一樣粗糙、不解。

P.S. 李慧鳳喺《空窗期》嘅攝影作品亦有涉及公共生活裡面,它者死亡而又不能進入嘅空窗期。而 Alex 就探索感性、理性、以及佢地之間嘅空隙。



展覽 Exhibition :
Sherrie Levine: Hong Kong Dominoes
藝術家 Artist :
Sherrie Levine


地點 Venue :
David Zwirner, Hong Kong

日期 Date :
2021.09.11


《Hong Kong Dominoes》以 Sherrie Levine 個人藝術實踐切入,展出多組對佢實踐上有重要意義嘅作品。先有《Hong Kong Dominoes: 1-12》(2017) 同 《After Henri Matisse》(1985) ,去到第二層就有《Monochromes After Renoir Nudes》(2016) 同 《After Feininger: 1–11》(2021)。《Monochromes》將 Renoir 嘅裸像作品像素化成單一色值,而《Feininger》就係 Levine 利用現代攝影師 Andreas Feininger 作品重製嘅一組工地 / 工業相片。

一入到《Monochromes》嘅展區,只見一堆打咭嘅人,冇背景資料又係幾難進入到單一色調後面嘅內容嘅。但有趣嘅係,行多兩步睇到《Feininger》嘅時候,發覺《Monochromes》嘅顏色竟然同《Feininger》互相對話,《Monochromes》嘅顏色都好似嚟自《Feininger》咁,唔同在於《Feininger》係有構圖,有內容,而且每個呈現嘅內容都係獨一無異。你甚至可以將任何一 set 《Monochromes》配上去任何一張《Feininger》到,都好似可配合到,《Monochromes》就係一個咁 general 嘅呈現。

同在場嘅人對讀,究竟打咭嘅人係影梗乜嘢呢?再問落去,影相嘅人係喺到影梗乜嘢呢?呢排(其實應該係呢幾年)多左好多人用 color palette 去「教」人影相,講 color grading,講vibe 。《Monochromes》就呈現左對純顏色嘅追求係點樣,佢一方面開放大量閱讀空間,另一方面亦有機會令觀眾覺得虛無。如果要去問 general 好定 particular 好,或者就先要諗攝影,甚至藝術嘅本質係乜。但無庸置疑嘅係,呢種對 color palette 嘅追求係現代遺留嘅產物,係一式一樣、instagramised photography 嘅罪魁禍首。如果你覺得《Monochromes》難進入,無內容到只係你嘅佈景板,或者你都唔應該 like 個啲 city photography vibe and shit。But, anyways ︰)。

P.S. 我覺得呢種 generality vs particularity 嘅睇法可以睇埋《Dominoes》同《Matisse》,畢竟都係 modernity 入面最常討論嘅題目。



展覽 Exhibition :
幻境
藝術家 Artist :
劉彥韜 Lewis LAU


地點 Venue :
Art Projects Gallery

日期 Date :
2021.09.11


對劉彥韜《幻境》嘅第一個聯想一定係鍾孟宏嘅《陽光普照》。

《幻境》展出嘅作品都反映左劉彥韜對光影嘅敏銳,幾乎所有作品都刻意區分光暗位、前後景同中焦失焦位,光而中焦嘅位置都非常寫實,而其他位置就以類近印象主義嘅手法處理,同時呢啲位,特別係地上嘅陰影,成為左藝術家投放大量情感嘅地方。有《The Three Musketeers》喺鐵路下嘅深淵,亦有《Facade》嘅潮湧同《Nuances》嘅血海。陽光令事物清晰得刺眼,只有喺陰影之下先有空間安放情感,但又無比危險,隨時遇溺身亡。

《幻境》英文為《Facade》,係建築、城市嘅外衣,喺法文係 “Frontage” 或者 “Face”。眾多作品畫嘅都係一啲喺城市入面唔起眼,冇〝Face〞嘅地方。呢啲地方零亂、頹廢、失序,枯樹茁壯而建築失效。《The Three Musketeers》、《Nuances》同《The Solitude》裡面嘅人喺呢啲空間裡面都表現孤獨,而只有展覽中唯一一張細畫《Joshi Kōsei》裡面嘅一對高中女子表現青春、愉快、有活力,但佢地身處嘅場所並唔清晰,同其他作品對讀,佢地正正就係處於𠴱啲失焦、邊緣嘅地方。 Lewis 嘅畫,由大細、取材到畫法都體現左荒誕下嘅情感,僅有可以置身嘅空間,以及佢地嘅棲處形態。



展覽 Exhibition :
不日不月
藝術家 Artist :
曾翠薇 TSANG Chui Mei


地點 Venue :
Karin Weber Gallery

日期 Date :
2021.09.21


中秋無意中行過,就順便入去 tick 左個 bucket list 先~

講日月,成個系列當然著墨於天空,即使沒有日沒有月,天空總係混沌。

最愛係《炎風熱浪》- 破爛嘅地景係火海之上,天空灰濛,月蝕破雲而出。紫紅天色係火海嘅反射,定風雨將至嘅先兆?如果聽日會下雨,唔知可唔可以將世上嘅火都撲熄呢?

《幽微的》應該係我第二愛 - 充滿日本美學色彩嘅構圖同用色,前景嘅樹同背景唔同度數嘅藍都係為左血月而生。血月危險,而破枝同一岩一窟嘅天空構成幽寂嘅畫面。

祝大家中秋節快樂!



電影 Film :
Dune
導演 Director :
Denis Villeneuve


年份 Year :
2021

日期 Date :
2021.09.22


我冇睇原著,但有睇 David Lynch 個套。新版好唔好睇,見仁見智,但絕對值得睇同討論。

值得對比嘅第一點當然係兩個導演嘅詮釋手法,兩套戲由開頭已經為成個故事訂左唔同嘅視點。1984 版第一句就提到 Freman 嘅救世主,以神話角度開始故事,由 Kyle MacLachlan 演嘅 Paul 一開始就大大隻,已經係個獨當一面嘅戰士。2021 版開頭第一句係講夢、時間同未來,過埋 title card 第一個 scene 係 Paul 起身,之後比 Jessica 練 The Voice。唔講邊個視點同原著比較近,但 2021 版嘅神話味係低好多, focus 多好多係 Timothee 嘅成長,同埋佢同佢母親嘅關係,去到中間新版係由 Jessica 主動叫醒 Paul 去做 test ,而唔係同 Bene Gesserit 討論嘈醒佢;做 test 個時啲心法都係由 Jessica 口述 ,而唔係好似舊版咁由 Paul 自己口噏噏。新版有意串連佢地嘅關係同命運,當然做到幾多又係另一回事。

講少左神話,重點擺左係 Paul 嘅心理成長,相信就係大家覺得呢套戲不外如是嘅地方,因為同我地睇開嘅科幻片十分類同,而複雜嘅劇情亦都限制左心理同人物描述嘅空間。失去神話另一個問題就係同 messiah 嘅 reference 遠左,如果我要睇造英雄我睇 Marvel 就得,Dune 其中一個獨特位就係佢個中東 context ,入面你會搵到中東地景、聖經、中東語言同佢地文法、思想等等嘅影子。如果 Lisan-al-Ghaib 唔係一個自足嘅神話,咁呢一切 reference 就可能要重新詮釋。

由 1984 到依家,第二點值得對比嘅就係科幻片嘅改變,呢一點係明顯過 Blade Runner comparison 好多。趨向自救、自造嘅英雄,大概影響自 dystopian 嘅套路。 David Lynch 鍾意用大膽色彩表現恐怖,Denis Villeneuve 今次就用大量黑色同 low saturation,同個啲能見度得 10cm 嘅極端天氣,反映唔同時代嘅 Visual Culture 。時裝同特技就更加唔使講。另外當然有 internationalism 同種族問題,硬加嘅中文對白、點安排黑人、中東裔演員角色同定位,都反映當代如何關心種族政治。最後就係當代對未來生活嘅想像,《Dune》作為鼻祖當然厲害,但大眾對多年前嘅故事同設計依然受落,再次證明我地對未來 / 科技嘅想像一直都冇向前過,咁多年黎,都只有科技追趕想像,我認為呢一點亦係好多科幻片不足嘅地方。

最後不滿就係冇左 “Father?” “Irulan, you must leave.” 一幕、美男子 Feyd Rautha 同 Guild Navigator 個撚屌口郁郁下啊!



︎  ︎  ︎

︎  ︎  ︎